本章节内容参考:《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》
运行时数据区:
本次只介绍用于程序运行的线程私有的内存模型。
虚拟机栈(FILO):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。
栈帧(线程执行的一个方法的内存模型,每调用一个方法,压入一个栈帧)
局部变量表:编译器可知的8种基本类型、reference类型、returnAddress类型
操作数栈:一个用于计算的临时数据存储区(明显,此栈是为了存放要操作的数据用的)
动态链接:支持java多态
返回地址:方法结束的地方。return/Exception
本地方法栈:Native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。
程序计数器:这个计数器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(如果线程正在执行的是一个java方法)。 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,就是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器的值来选取需要执行的字节码 指令(分支,循环,跳转、异常处理、线程恢复)
线程中,方法A调用方法B。
线程的执行的过程:
1、线程开始,分配虚拟机栈大小(JVM参数 -Xss:大小,1.5+默认1M),
2、执行方法A时,创建一个栈帧A压入虚拟机栈顶,根据程序计数器中的记录的下一个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的地址,找到并执行指令(将要操作的数据压入操作数栈栈顶,将操作结果放入局部变量表中,详细过程参照下面“合代码演示”部分)。
3、中间调用方法B,则创建栈帧B,接着执行方法B的指令,直到方法B结束(遇到方法返回的字节码指令或异常),B栈帧出栈,如果有返回数据,将返回数据压入栈帧A的操作数栈顶,方法A接着执行。
4、方法A执行结束,弹出栈帧A,虚拟机栈中再无栈帧,此线程结束。
为更形象的理解,结合代码演示(操作数栈和局部变量表):
源码:
25. public void add() {
26. int a = 3;
27. int b = 4;
28. int c = a + b;
29. }
javap结果:
public void add();
descriptor: ()V
flags: ACC_PUBLIC
Code:
//操作数栈最大深度2,局部变量4, 方法入参1(this + 真正的入参, 如果是方法名add(int a, int b),args_size = 1(this) + 2(a和b) = 3)
stack=2, locals=4, args_size=1
0: iconst_3 // 将int类型常量3压入操作数栈顶
1: istore_1 // 将操作数栈顶的数据弹出,存入局部变量表索引1
2: iconst_4 // 将int类型常量4压入操作数栈栈顶
3: istore_2 // 将操作数栈顶的数据弹出,存入局部变量表索引2
4: iload_1 // 将局部变量表索引为1的数据加入到操作数栈顶
5: iload_2 // 将局部变量表索引为2的数据加入到操作数栈顶
6: iadd // 将栈中2个数相加,将结果入栈顶
7: istore_3 // 将栈顶结果弹出,存入局部变量表索引3
8: return
LineNumberTable:
line 26: 0 //java文件代码第26行对应开始指令0
line 27: 2 //java文件代码第26行对应开始指令2
line 28: 4 //java文件代码第26行对应开始指令4
line 29: 8 //java文件代码第26行对开始应指令8
LocalVariableTable: // 局部变量表,4个局部变量,this、a、b、c
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
0 9 0 this LCongoPengYuyan;
2 7 1 a I
4 5 2 b I
8 1 3 c I
一些思考:
我们都知道,操作数栈存放的数据是(int、long、float、double、reference、returnType)这些类型,
reference指像的对象是在堆里面,堆是共享的,既然是所有线程共享的,为啥在多线程中,数据会不一致呢,线程A将对象O的某个属性改了,而线程B拿到O的属性的值还是未改变的?java还推出了统一的JMM模型。
其实,CPU执行的时候,是要将内存中的数据,加载到CPU缓存(寄存器等),多线程的时候,数据首先在寄存器中修改,改完后重新刷入内存中。解决多线程数据可见性的问题,java提供了Volatile关键字,
它的实现原理,对象操作后面加入Lock汇编指令。A线程在修改操作后,强制刷入主存,然后通知执行B线程的CPU,你CPU缓存中的值是失效,不能用了,要用请从主存中重新获取。